渴望擁有「領導特質」嗎?成為經理人必備的2大心法!

具備領導特質的2大心法

在職場中,無論是老鳥還是菜鳥,一定都經過具有領導特質者的提拔,也見識過經理人的風範。每個人無論身處何種階段,多少都會自許能跟經理人一樣有著強大的領導特質,因而悄悄將「變強」這件事放在心上,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升任高階主管或資深經理人的寶座。

想培養領導特質,你必須知道「規律生活常常使我們失意…」

通勤、上班、開會、下班…每天過著重複的生活,一不小心就使我們對自我成長「無感」,日復一日,不知不覺在舒適圈中過起安逸的生活。

通常來說,多數人檢視自己有沒有變強的方式,往往是從最容易判別的「顯性」因素開始。例如:薪水有沒有漲?職階有沒有升?但是,有些產業本來就沒多少職階,長時間停留在同個位置也是很常見的事…

既然薪水不會每月漲,職階也不會頻頻升,我們也就得找到一些方法,來幫助我們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檢視自己的成長軌跡,使我們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「變強進度」。

「變強」、「具備領導特質」之前…先搞清楚方向!

股神巴菲特搭檔,教你變強大的2大心法

變強,就是擁有強大的專業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從資深經理人和其他領導者的身上,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具備這些特質。擁有這些特質的另一個層面,更深代表他們是用「智慧」來檢視自己。

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作者──查理.蒙格(Charlie Munger)是股神華倫.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合夥人,在《窮查理的智慧語錄》中,摘錄了蒙格的人生思維,也看見他如何檢視自己是否變強。

蒙格認為,「想要變強就該修煉智慧。」而修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:

第一,擴大自己的「能力圈」(Circle of Competence)。

第二,擺脫自己的舊觀點,敢於顛覆自我。

培養領導特質心法一:不斷學習,擴大自己的「能力圈」

領導特質心法一:保持學習進步的習慣

(保持學習進步的習慣 圖:123RF)

「求知若渴,虛心若愚」(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)是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(Steve Jobs)的著名金句。用這句話勉勵人「不要停止學習」再適合也不過,因為把自己當成最聰明的人,往往是最笨的;反之,知道自己的短處與不足,比具有聰明才智更為重要。

蒙格指出,「能力圈」裡的事是自己所熟習的,而圈外就是我們未知的領域。如果能明白哪些事是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外,就能針對這些領域不斷學習,將自己的能力圈不斷擴大,相對的,智慧也就大幅提升了起來。

擴大能力圈的方式有很多種,「閱讀」是最常見也最基本的一種,觀察身邊的資深經理人或高階主管,幾乎沒有一個領導者不閱讀,可想而知閱讀有多麼重要。藉由閱讀,我們可以認知到其他人眼中的世界,或者看見不同公司的經營模式,還能閱歷他人的人生哲學,從中汲取那些領導者的智慧。

培養領導特質心法二:每年對舊想法「放手」,勇敢顛覆自我觀點

領導特質心法二:思想觀念要保持改變的彈性

(思想觀念要保持改變的彈性 圖:123RF)

蒙格在他的著作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中指出,「哪一年你不曾打破一個你最愛的觀念,那你這一年就白過了。」很多時候,人們會因為堅守舊有的觀念而錯過新的季節,結果眼睜睜看著其他人跟上趨勢的步伐往前邁進,自己卻不斷在原地踏步。

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:「不創新,即滅亡」。回想過去二十幾年,數位時代的變遷有如迅雷般不及掩耳,5年前有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(簡稱FB粉專)就能輕鬆超越同業競爭對手,現在有經營FB粉專只能稱上基本盤,預期效益也大不如前。

不管是資深經理人或是高階主管,肯定也時常面臨著商場上的瞬息萬變,如果他們沒有放手舊觀點的勇氣,就無法持續成長,也更難成為一位創造前景的領導者,久而久之便使團隊看不見未來的發展願景。

「唯一不變的就是『變』」活在這個時代,我們若不勇於顛覆自我觀點,就很難認識未曾明白的領域、發現新的事物與切入點,也很容易錯失新的趨勢與風口。造成我們裹足不前的原因,有可能是我們太少接收新的資訊、缺乏閱讀、思考不夠多,以致於眼界被侷限,不敢對舊想法放手。

現在開始做 2 件事,邁向資深經理人,從今天啟程!

領導特質:改變從現在開始

(改變從現在開始 圖:123RF)

或許我們會覺得,擴大舒適圈和顛覆舊思維,這兩大方法很不容易,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和很長的時間,但我們可以從最平凡的生活中開始練習 2 件事:

「大量的閱讀、周到的思考」

想要擴大能力圈提升智慧、勇敢對舊觀念放手,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開始著手。練習培養大量「閱讀」的習慣,可以帶你潛入奧秘的深處,發現新的領域、培養新的觀點,擴展自己的能力圈。另外,學習像資深經理人一樣「周到」的思考,把一件事情的所有可能性(包括發展方向、牽扯的人事物)都想過一遍,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新的思維模式,大膽開啟思想進化的旅程。

做到這兩件事,除了能培養如經理人一樣的高度與遠見,更能加深自己與別人談話的深度,無意間就會發現自己的溝通技巧也隨之提升,瞬間明白像經理人這類的領導者,為什麼輕輕鬆鬆就能跟別人聊成長篇大論,信手拈來就是各種知識與實例,與人相處也能夠更處之泰然,個人魅力大大加分,誰不信服。

參考來源

從雜貨店打工仔到上市公司董事長!他每年都用2件事,檢視自己是否「變強」

窮查理的普通常識: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 查理.蒙格的人生哲學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人際溝通好難?5大說話技巧,不靠職權也能「說動」下屬

5大說話技巧,不靠職權也能「說動」下屬

在職場上,說話技巧是一們大學問,尤其對於注重團隊運作的保險業主管而言,學習良好的說話技巧是帶領組織前進很重要的能力。當職位越高,所帶領的團隊越龐大,組織的年齡層分佈也越廣。面對年輕一輩的生力軍,常常會遇到世代斷層的認知落差,一句話可能會造成「說者無意,聽者有意」的狀況,錯誤的應對方式,往往會造成與部屬之間的誤解。

面對越來越年輕化的職場環境,主管已無法只靠傳統領導的方式,用職位、權威鎮壓「小朋友」。若想讓下屬心甘情願、心服口服的為團隊努力,良好的說話技巧就很重要。

說話技巧一:接納不同世代的想法

說話技巧-尊重不同想法

(給予不一樣的想法尊重 圖:123RF)

想和不同年齡層的下屬打好關係,就必須了解他們在想什麼。人在不同時代、不同背景的成長環境下,難免會有認知上的落差。一個生長在戒嚴時期的長輩,和一個生長在社群發達時代的年輕人,兩人所接受的資訊和文化衝擊,勢必是截然不同。

90後的年輕人,思考獨特、想法創新,他們對於不同文化及價值,經常抱持開放的態度,勇於冒險、勇於打破常規,這些都是時下年輕人的普遍特徵。

因此,主管需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去思考,去接受自己不習慣的想法或作為,了解他們的想法後,依照不同的狀況給予支持,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,進而更好融入團隊。

說話技巧二:傾聽、傾聽、再傾聽

說話技巧-學習聆聽

(耐住性子聽聽看他人的想法 圖:123RF)

一個失敗的溝通,往往在於單向的傳達,只出不進,只講自己想講的、聽自己想聽的,而沒有真正開啟與對方溝通的橋樑。因此,主管在協助解決問題時,要先當一個好聽眾,給出空間讓下屬表達自己的想法,找出問題點,才能對症下藥。

當下屬有異於自己的想法時,先別急著否定,心平氣和坐下來討論,當一個團隊出現不同想法時,適當的衝突和辯論能激起不一樣的火花,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。若以職權強迫下屬聽從自己的建議,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反彈,破壞組織的和諧。

說話技巧三:重要的事重複說

說話技巧-重複傳達重要的訊息

(重複、確實的把重要訊息傳達 圖:123RF)

「因為很重要,所以說三遍。」這句話變成時下許多人愛用的一句話,也確實挺有道理。人與人在溝通時,往往會因為認知或立場的不同,彼此間不在同一個頻道上,就容易有溝通不良或誤解產生。

為了確保下屬正確收到你要表達的指令,主管在溝通時,可以觀察下屬的表情變化,並製造機會,讓對方重述一次你的意思。例如,開了一場長達一小時的會議後,利用最後的十分鐘,把剛剛長篇大論重點濃縮再說一遍,並再次向下屬確認:「這樣你了解了嗎?」若得到肯定的回覆時,請對方再用自己的話闡述一次。確保下屬有將重點聽進,而不是自己講完就沒事,這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。 

說話技巧四:慎選溝通的字眼和語氣

說話技巧-保持良好態度

(不好的語氣和字眼會破壞溝通的成果 圖:123RF)

有時主管在指導部屬時,會使用較嚴厲或尖銳的語氣表達,表現出強硬的長官權威。這種用職權強壓下屬的作風,常常會拉開與下屬間的距離。下屬為了不犯錯被罵,比較會中規中矩按照主管方法做事,反而抹煞了不同想法的激盪,也會影響工作團隊的士氣。

因此,在與下屬溝通時,盡量以鼓勵和激勵的方式帶領團隊,避免壓迫和強硬的態度,讓溝通的過程中更圓滑,提升整體團隊工作效率。

說話技巧五:對話中善用CTA

說話技巧-溝通後嘗試用簡短的CTA讓他人有方向可循

(溝通後嘗試用簡短的CTA讓他人有方向可循 圖:123RF)

主管和下屬溝通時,需思考如何在這段溝通對話結束後,引導下屬往你想要的方向執行,換句話說,在對話當中善用「行動召喚」(CTA,Call-to-Action)。倘若對話中沒有CTA,那麼你們的溝通就只是單純傳達訊息而已。

為了讓下屬更明白你想要的執行方向,可以舉些實際的例子並說明,讓下屬透過案例中了解你的想法,更能抓住方向。表達時盡量明確、清楚,避免使用較空泛的字眼,譬如:「這位客戶可以再更深入溝通」,如何的「深入」法,這必須要詳加說明,否則下屬只會一頭霧水。 

有人說「做事簡單,做人難」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件很微妙的事,如何與部屬溝通、如何帶領團隊前進,這些都是身為主管的你並須面對的考驗。然而,遇到瓶頸了該怎麼辦?別擔心,這些能力是可以透過教育課程培養訓練的,透過專業老師的指導,你也能找出自己的盲點,突破難關。

參考來源

3個溝通技巧,當一個讓部屬更信服的好主管

向下管理溝通技巧如何與部屬建立良好人際

5 Communication Skills Every Manager Should Master

好主管不怕部屬犯錯!5個讓人心服口服的「向下溝通」技巧

職場求生的10個溝通技巧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領導與管理其實不是一門「專業」!5大管理迷思破解  

領導與管理-首圖

想成為一位傑出的管理者或經理人,除了擁有該領域的專業能力,更要精通管理,學會掌握團隊的運作及進度,才能帶領團隊不斷成長。然而,這些道理說起來容易,卻做起來難!對管理的錯誤迷思,常讓許多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策,大幅拉低團隊的運作成效。

以下整理了5大管理者常見的錯誤迷思和解析,無論是資深管理者,或像是富二代接班的新興管理者,都值得一看。

領導與管理迷思一:「管理」是一門專業

領導與管理-1

(管理無法有公式解 圖:123RF)

迷思:領導與管理是一門可以學習的專業,團隊遇到問題時,每個領導者都可以依管理學理論找到最正確的管理方法。我們也可以藉由修習管理學課程,或多鑽研領導與管理案例來成為一位好的管理者。

真相:比起專業,領導與管理其實更偏向實務的「思維」。因為管理的情境是動態的,無論人、問題、資源都會因不同的情境有所差別,所以沒有一套理論能涵蓋所有的情況。此時,一位管理人的價值,就在於他遇到問題當下,如何想出下一步的「思維」。想培養思維,可以時常練習,在預設的專案情境中思考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,會比苦讀管理學理論更加實用。

領導與管理迷思二:管理者負責「下指令」,下面的人負責「執行」

領導與管理-2

(管理並非純粹完全的脫離執行 圖:123RF)

迷思:管理者和團隊成員的分工是很明確的。一般來說,管理者會在團隊中擔任「規劃」和「下指令」的角色,為團隊制定前進的方向與策略;團隊成員則在收到指示後,執行被交派的任務。

真相:除非團隊規模夠大,否則一般團隊執行專案時,都會遇到突發狀況等人力不足的時刻。此時,管理者不能只負責領導與管理,他必須也要成為人力,和團隊一起執行業務,度過人力緊缺的狀況,並且與其他人共體時艱。

領導與管理迷思三:管理者是團隊中「最有能力」的角色

領導與管理-3

(管理並非一定是最資深最有能力的人 圖:123RF)

迷思:身為領導者,管理者通常會是團隊專最資深及最專業的角色,負責帶領經歷較少的成員們一起努力。

真相:儘管管理者擁有領導與管理團隊及專案的能力,卻不一定是團隊中最有專業能力、或最了解每個團隊成員的角色,團隊成員都比管理者年長的狀況也有可能發生。

為了替團隊制定良好的執行策略,不要對成員「指手畫腳」、給每個人適當發展的空間,並將團隊成員納入決策的討論環節、適時問他們的意見是絕對必要的。

領導與管理迷思四:管理者要能為每項工作制定 KPI

領導與管理-4

(KPI 管理雖方便但有時會不夠全面 圖:123RF)

迷思:為了方便領導與管理,管理者應該要為團隊成員的每份工作制定 KPI,以利於成效的追蹤和檢討。

真相:過度的追求 KPI,會讓團隊成員背負數字的壓力,一心讓數字達標,而犧牲成品的質量,因此,主管不應把 KPI 當成唯一的審核指標。理想情況下,管理者應該要和團隊每個成員聊過,知道大家對工作的看法及期待、並清楚每個職位對於團隊的「獨特價值」,進而制訂出對團隊不同成員的要求和期待。

領導與管理迷思五:好的管理者,要讓團隊效率越快越好

領導與管理-5

(不能一昧要求效率,在規劃完全的狀況下才能求速度 圖:123RF)

迷思:時間是金錢,一位理想的管理者,應該要能提升團隊的做事效率:當事情越快完成,越能展現管理者的領導能力。

真相:身為領導與管理者,你做的任何決策都會影響團隊的後續作業和規劃。因此,

在制定團隊方針或重要規劃時,記得要全盤思考、並與團隊成員進行有效的溝通。千萬別忘了搶快、求效率就草率用管理者的身分下決定,若是後續產生問題,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彌補。值得花時間討論的議題,就要確實花時間討論。

以上5點,是一般管理者常有的管理迷思和破解,希望能幫各位管理者釐清領導與管理的知識重點,讓團隊成效更加提升。

參考來源

經理人

哈佛商業評論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如何當主管才能獲得下屬的「忠誠」與「情報」?別再迷信刺蝟法則!

如何當主管-首圖

如何當主管?主管跟下屬,究竟該維持怎樣的關係呢?多數的管理學研究建議,主管與下屬應該保持距離,盡量避免稱兄道弟、好來好去的情誼。最有名的例子即是前法國總統戴高樂,在他十多年的執政歲月裡,舉凡秘書處、辦公廳、參謀、智囊、顧問等親信,沒什麼人的工作時間超過兩年以上。

戴高樂認為,與幕僚及官員保持一定的距離,才能確保執政團隊的決斷具有新鮮感和朝氣,同時也可以杜絕資深親信打著政府名號招搖撞騙、徇私舞弊的情形。將這種精神應用到如何當主管上,就成了主管與下屬之間應該保持某種「心理距離」的「刺蝟法則」。

這種「不近也不遠」距離,就如同兩隻在寒冬中靠在一起取暖的刺蝟,貼得太近,彼此會被刺痛,離的太遠,又會凍得難受。主管與職員若過份親密,很容易就會導致公私不分、恭維奉承、送禮行賄等流弊。但兩人過於疏遠,也難以培養一起共事打拼的情誼與默契。

受到刺蝟法則的影響,許多主管即便本身是個熱情海派的人,但接下管理工作後,也會逐漸與同事拉出心理距離,減少私下與同事或屬下出遊玩樂的機會。可是,刺蝟法則真的適用於每位主管嗎?到底如何當主管才對呢?以一般的職場生態來說,採用刺蝟法則可能會有以下缺失:

如何當主管守則一、把握非正式溝通的機會與情報

如何當主管-1

(要記得把握非工作場合的互動/圖:123RF)

主流的管理學研究很早就指出,在企業中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分成「正式溝通」與「非正式溝通」兩種。所謂正式溝通,指得是一般在公司內部、會議上的溝通;至於非正式溝通,則常發生在茶水間、下班後、居酒屋等場所。基本上,人們比較傾向在非正式溝通的情境下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。許多企業的情報交流,也都發生在下班後的非正式場合。

如果一個主管太像刺蝟,與部門成員保持相當的距離,那麼他可能會被排除在各種非正式溝通的情境中,在飯局、KTV、慶生活動等場合缺席,失去了聽取同事真實心聲的機會,進行在部門內產生某種資訊落差,成為組織裡的「局外人」。

如何當主管守則二、給予員工安全感

如何當主管-2

(給予員工安全感也是重要關鍵因素之一/圖:123RF)

在職場上,員工工作的驅力有兩種,一種是職權驅動,一種是關係驅動。對於職權驅動的人來說,只要明確將任務交派給他,他便會依據權責去執行。但對於關係驅動的人來說,他必須與上司或同事建立起某種穩固的關係後,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投入工作。若這時上司若採用刺蝟法則,下屬將無法獲得足夠的信任感與安全感,甚至覺得主管難以親近、討厭自己,認為自己沒有受到主管的接納與肯任,反而適得其反。

如何當主管守則三、培養下屬與自己的忠誠

如何當主管-3

(培養團隊的忠誠度/圖:123RF)

在職場上,最難用錢買到的就是忠誠。因為忠誠往往來自於一種緊密連結的關係。許多創業團隊的成員,彼此之間稱兄道弟,培養起強烈的團隊意識與革命情感,這些都不是刺蝟法則的管理模式能夠做到的。刺蝟法則或許能夠減少許多管理上的人際紛擾,但刻意拉開主管與下屬之間的心理距離,也難以培養出令下屬心悅誠服的忠誠。儘管刺蝟法則被廣泛應用在各大企業,就應該要多刺?心理距離應當拉多遠?主管與下屬之間該維持怎樣的關係?何時可以稱兄道弟?何時應當把酒言歡?何時必須收斂情感?考驗著各階層領導者的經營智慧。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?3大心法找回行動力,第一步先認識自己

社交恐懼症

社交恐懼症,是許多人有的症狀,你是否有過明明有很多事想做,卻怎麼都提不起幹勁?好不容易放假,只想待在家裡,躺在沙發上看電視,全身都沒有活力?一開始躍躍欲試,後來卻都不想做,最後什麼都沒有完成?其中認識自己是關鍵,到底該如何認識自己,才能夠幫助自己更有動力呢?以下分享3大行動力心法,推薦給渴望有效自我改變的人。

克服社交恐懼症第一步:認識自己,我的心魔是什麼?

社交恐懼症

(有許多問題來自心裡我們不曾察覺的地方/圖:123RF)

認識自己,看起來似乎很抽象,更口語一點的說法,就是「剖析自我問題」。

無論是想減肥、學語言、練習某種技能,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,這些改變並不簡單,自我改變的關鍵在於認識自己,而不是挑戰意志力。想要進行自我改變,第一步必須剖析自我問題,也就是把過往失敗的原因找出來,去釐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,在哪些狀況下自己沒辦法堅持所造成的?

第一步很難,卻很關鍵!因為,認識自己,必須要能承認自己的弱點,並挖掘自己之所以屢次失敗的原因,否則永遠都是在錯誤的地方努力著。在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》一書中提出了「習慣迴路」理論,作者表示想要破除舊習慣,養成新習慣的自動導航機制,認識自己的關鍵在於自我察覺力。

習慣不能改,卻可以替代,第一步先認識自己,找出內心的自動導航機制。例如:一個想要減肥的人,總是戒不掉上班吃點心的習慣,唯有認識自己並挖掘核心問題,才會發現自己戒不掉零食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想逃避工作壓力等等,掌握核心問題之後,這才對症下藥付諸行動力,替代行為可以找人聊天或嚼口香糖來紓壓,針對問題的行動力才能有效地自我改變。因此,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鍛鍊。

克服社交恐懼症第二步:設定目標,我真心想要什麼?

社交恐懼症

(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容易忘記真正的目標/圖:123RF)

光是承認自己的弱點還不夠,還必須認真去思考「自己到底想要什麼」,例如:我到底渴望什麼?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?我到底想完成什麼事情?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?想在別人面前呈現一個怎樣的自己?

設定目標超關鍵!就好比你今天想要去某個地方,如果你沒有目標的話,就連怎麼去?去到哪裡?花多少時間?這些根本沒有頭緒,更別提會有什麼行動力了。

若沒有把真正想要什麼搞清楚,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,甚至可能讓自己跟目標背道而馳,最後根本離自己想要的事物越來越遠。你會發現,很多人並沒打算玩真的,比方說,很多人整天喊著要減肥,但嘴巴依然吃不停。因此,若是渴望讓改變真正發生,就要為自己訂出一個目標。

關鍵來了!設定的這個目標,必須是你自己看得見,旦又有一點挑戰的感覺,你必須要脫離現在的舒適圈才能去達成,但這個目標又不會讓你完全做不到,因為設定合適的目標,才會讓你相信自己其實是可以完成的。如果一開始太貪心,設定的目標太大了,大到讓你的心裡沒辦法相信,那麼設定這個目標,對你而言是沒有意義的,設定目標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付諸行動力的方向。

唯有,設定了目標之後,每天早上起來才會知道自己到底要完成什麼?有哪些事情自己應該要去做?雖然這個目標,現在離自己還有點遠,但是沒關係,它確實是可以完成的,唯有「真心相信」自己可以做的到,才不至於一下子就放棄了。

克服社交恐懼症第三步:評估現況,我願意犧牲什麼?

社交恐懼症

(想獲得也必定要有捨去 /圖:123RF)

第一步找出核心問題之後,也設定好合適的目標,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了,接下來就得知道自己目前有多少資源,評估自己預備怎麼達到這個目標?畢竟一廂情願地為自己訂目標是空泛的,因為很有可能自己根本沒有達成那目標的條件。

畢竟,跑馬拉松是目的,一個有在跑步的人跟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,賽前擬定的運動計畫就會截然不同。因此,弄清楚自己到底欠缺什麼至關重要。

第一:了解自己的實力到哪裡?

第二:了解自己跟目標的距離?

這樣子,才能夠拿自己擁有的資源去交換自己渴望的目標,例如:用汗水與時間去交換身材;用心力與金錢去交換語言能力,畢竟沒有人可以什麼都要,藉由評估客觀條件與了解現況,貫徹3大行動力心法,獲得自己真正渴望擁有的人生。

看到這裡,迫不急待找回行動力了嗎?最後,不妨寫下兩件事:1寫下一件想達成,卻一直未能達成的目標。2這個目標對你的意義?達成之後有什麼好處?如此一來,距離夢想,又更近一步了。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讓孩子認識自己,激勵自主學習,親子關係不可忽略這3個溝通技巧

認識自己


「為什麼他們都不肯多用功一點!」孩子總是不主動學習,親子關係中父母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啊!親子關係中,許多父母渴望孩子跟自己無話不談,卻忘了傳達愛的溝通技巧,不少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技巧近乎於零,常以責罵批評、嘮叨碎唸、威權命令等取代對孩子的關心,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跟你說學校的事了。

以下分享3大關鍵溝通技巧,協助父母與孩子建立美好親子關係。

為什麼孩子會在父母面前禁閉心靈呢?

認識自己

(別讓孩子拒絕與你溝通/圖:123RF)

 

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:「孩子在想什么?面臨怎樣的問題?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。在這個盒子裡,有動物、有人物、有夢境、有情緒,雜亂無章地塞在里面。如果不經常打開來看看,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打開時,也許會從裡面跑出一只老鼠來,嚇你一大跳。」

許多父母最常犯的錯誤,就是不去理解孩子的想法,一昧以自己的想法主觀去推斷,這樣子的結果就是親子關係緊張。如此一來,無論父母怎麼激勵孩子,結果都會是「恨鐵不成鋼」。別忘了,溝通技巧,也是一種教育方式。

讓孩子更認識自己方法一、不當法官,學做律師,聽孩子把話說完

認識自己

(把孩子的話聽完/圖:123RF)

如果,孩子一發生問題,父母就立即當起「法官」教訓孩子,等於直接斷絕了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機會,誰都有犯錯的時候,家長也不例外。尤其,當父母以權威式或指責式的口吻,很容易讓孩子引起極大的反彈。因此,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,父母務必先放下評估判斷,要以開放的心胸和關心的口吻,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想法,要像「律師」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,嘗試去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。

在親子關係中,第一個溝通技巧,就是「理解」。放下預設立場與批判,花時間去傾聽孩子真正的想法與需求。

例子A:這太困難了,你不可能完成。➙ 只要,你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,一切皆有可能。

讓孩子更認識自己方法二、不當裁判,學做啦啦隊,給孩子需要的支持

認識自己

(避免用批判的方式溝通/圖:123RF)

親子關係中,有些父母喜歡幫孩子做決定,自作主張去當「裁判 」,用干涉與限制來保護孩子,最常聽到的就是「我都是為了你好」,甚至直接為孩子做決定。回到課業上,即使孩子表現不那麼突出,只要父母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,引導孩子以正確心態面臨失敗,扮演好孩子的「啦啦隊」,以支持代替限制,父母就會是孩子最有力的後盾,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做主,才能夠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與自信。

在親子關係中,第二個溝通技巧,就是「尊重」。放手,讓孩子學習做決定,他不是學不會,而是沒有被給予機會,學習如何去做。

例子B:隔壁小華不是跟你同班,也在同一個補習班,人家就不錯,你怎麼每次都不如他?➙ 只要學習他的方法,然後認真去做,你也可以有辦法!

讓孩子更認識自己方法三、不當老師,學做朋友,與孩子平等交流

認識自己

(當身分地位不對等時,溝通較難深入/圖:123RF)

孩子需要傾聽,父母卻給了他們一大堆的建議,卻說這都是父母的愛。在親子關係中,一旦父母只想當「老師」下指導棋,孩子跟父母永遠是不平等的。唯有父母願意與孩子平等相處,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,引導孩子說出真正的感受,才有機會跟孩子當「朋友」,與孩子一起分享過程的艱辛與快樂,波折與歡笑,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「權威」,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。

在親子關係中,第三個溝通技巧,就是「平等」。放下家長的架子,蹲下來與孩子對話溝通,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。

例子C:連這些也做不好,我真是。➙ 你現在可能做不好,但沒關係,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,就會越來越擅長了。

父母愛孩子,卻無法永遠保護一輩子,孩子只有去經歷,才有機會蛻變長大成人。父母在家庭的角色,只是扮演一個管理者,掌握好這3大溝通技巧,幫助孩子更加獨立與自信,才能達到激勵孩子自主學習、健康成長的效果。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讓你更認識自己,6個方法!不再對人生方向感到迷惘

苓業國際-認識自己

你認識自己嗎?知道自己的價值嗎?對未來有什麼理想和規劃?無論你想做什麼,都必須學會認識自己,透過自我探討,在認識自己課程中可發掘潛能與力量,思考生活的方向與目標,找到屬於自己的路。

「認識自己」在心理學上被稱為「自我覺察」(self-awareness),自我覺察的定義是「個人對於自己的個性、能力、想法和慾望等方面的瞭解」。在生活中,是否能察覺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行為?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喜好與習性?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怎麼樣?這些都是自我察覺探討的一部分。

認識自己是一種能力,對於個人的生涯規劃以及生存價值都極有幫助。那麼,該如何「認識自己」呢?善用以下6個角度思考,幫助自我探討,更能深入瞭解。

認識自己一:價值觀(Values)

認識自己

(妳有好好的認識過自己嗎?/圖:123RF)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,例如「幫助別人」、「富有創造力」、「健康第一」、「小心理財」等,這些思想會引導你去做出相對應的行為模式。許多心理學實驗研究發現,當一個人感到疲倦時,有明確價值觀的人,這些「價值觀」所產生的動力可以克服倦怠感,持續驅動人向前邁進。

平時可透過自我探索、思考,並將自己認為「對的事」、「自己想做的事」等理想抱負寫下來,透過這樣的過程,整理出自己的價值觀,這套價值觀能幫助定義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也能成為過程中評估與檢視的標準。

認識自己二:興趣(Interests)

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興趣、有熱情,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探討。想要找出自己的興趣,可以自問以下幾個問題:

■我喜歡專注什麼樣的話題?

■我對於什麼事情充滿好奇?

■我對於什麼事情會有顧慮?

找到熱情與興趣是對自己生命的探討過程,它是一個長時間的旅程,經由時間、經歷不斷堆疊,自然能越來越接近自己。 

認識自己三:氣質(Temperament)

認識自己

(認識自己的氣質/圖:123RF)

氣質(Temperament)是心理學名詞,指得是一個人的內在人格特質,它通常是天生的,而不是後天學習來的。現代遺傳生物學者認為,許多先天性格都由基因所影響。透過以下幾個問題,有助於瞭解自己的性格。

■我喜歡與人相處還是一個人?(外向或內向)

■我是一個企劃者還是執行者?

■當我在做決定時,是跟著感覺走還是根據事實和思考?

■我喜歡規劃細節還是大方向?

認識自己四:生理節律(biorhythms)

生理節律是指一個人打從出生起,體力、情緒、智力的週期性變化,可透過自我認知,更了解自己的生理動態,譬如:

■ 我是個晚起或早起的人?

■ 一天當中我的能量在什麼時刻達到高峰?

■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較為低潮?

了解自己的生理節律並順從它,有助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例如,我是個晚睡晚起的人,通常在晚上接近凌晨最有靈感,因此會選擇在半夜創作;早上起床後總是昏昏沉沉,此時會選擇較輕鬆的文書工作;選擇在自己最有能量、頭腦最清晰的午後做企劃或決策。

認識自己五:使命感和目標(Life Mission and Meaningful Goals)

認識自己

(目標是形塑一個人的重要指標/圖:123RF)

「你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?」透過這個問題,找出自己生命中的使命感與目標,而這通常也會成為生涯規劃的影響指標。例如,廣為人知的慈善家陳樹菊,因早年困苦且生病的家人受到外界幫忙,於是日後她將辛苦賣菜的錢捐給需要的人,「賣菜捐錢」對於陳樹菊來說,就是她人生中的使命感與意義。

認識自己六:優勢(Strengths)

所謂的優勢,並不單單指技能或才能,而是還包括了如忠誠、尊重他人、熱愛學習、情商與品格等優勢。了解自己的優勢是建立「自我信心」的基礎,同時也透過自信的建立,發展更多人生的可能性。同理,在發掘自己的優勢過程中,也會了解自己不擅長的部分,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,更能誠實面對自己。

認識自己是一條漫長的路,且會隨著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的轉變而有所不同,保持一顆開放探索的心,將會發現更多「不一樣的自己」,讓生命有更多可能。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始,也可以透過認識自己課程,讓他人協助,也能釐清自己的盲點。

參考來源

Psychologytoday

 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有效的溝通技巧不等於說服!如何拓展人脈,先搞清楚這三種心理認知

有效的溝通技巧,人際關係,職場關係,苓業國際教育學院

許多人的工作,需要與人合作,甚至需要經營人脈,其中有效的溝通技巧與銷售技巧,是很多人想練就的能力。但是,要想成功經營一段人脈,溝通技巧與銷售技巧僅佔了一小部份,經營人脈不可忽略對方這三種心理認知,才能在職場無往不利!

在談心理認知之前,溝通技巧有兩大迷思得先釐清:

溝通技巧迷思一:共識來自於說服

有效的溝通技巧,人際關係,職場關係,苓業國際教育學院

(用同理心才能讓人心服口服/圖:123RF)

請記住!沒有人喜歡被說服。

不少人為了贏得對方認同,不斷地拋出自己的想法,並對別人的論點做出反駁,這會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態度,這樣子的溝通並不是在尋求共識,反而像是在強迫別人接受你的意見。

所以,有效的溝通技巧並不是去說服,反而要讓對方覺得「你和他/她站在同一邊」,自然引導對方去接納並理解你的看法,即使意見分歧有所差異,在過程中尋找彼此的交集點,這才是有效的溝通技巧之精隨。

溝通技巧迷思二:合作來自於利誘

有效的溝通技巧,人際關係,職場關係,苓業國際教育學院

(溝通合作必須為彼此創造價值/圖:123RF)

利誘,沒有錯!畢竟,如果沒有給別人好處,對方為什麼要跟你合作?

但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,凡是只談利益跟好處,對方只會因為「更大的好處」而離開你,用低價折扣爭取來的客人,即使有機會合作也是短暫的。因此,除了站在對方的立場,給予對方物質上的利誘之外,有沒有辦法給他精神上的利誘。比方說,強調自己的信用、服務與熱忱;會顧慮對方的需求、觀點與感受等等。

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,我們經常會活在自己以為的狀態,其實並沒有在真正的跟眼前的人互動。一個好的溝通技巧,是引導對方合作,然後各得其利,才是經營人脈的真正目的!要贏得合作,不只有利誘,要去思考能給對方的價值在哪裡?

有效的溝通技巧,人際關係,職場關係,苓業國際教育學院

(掌握技巧說服對方/圖:123RF)

以下就來談銷售技巧中,不可不知的三種心理認知

第一個銷售技巧是「讓對方先擁有」

通常,人會對屬於自己的東西,在主觀感受上會覺得它更有價值,稱為「稟賦效應」,這一塊的實際應用,像是免費試用或滿意保證等等,讓顧客更容易把商品帶回家,所以在想要爭取對方共識的過程當中,放低門檻給對方嘗試,會比直接說服更有影響力呢!

第二個銷售技巧是「讓對方先投入」

人有一種很特別的心理,一旦先投入了,這個時候就比較不願意收手了,常見在投資上,因為人的心理總先預期看不到的獲益,忽略當下會有的損失,這一塊實際應用上,讓對方先投入的關鍵,就是給對方一個長期承諾的誘因!比如說在銷售裡面,一次買一年會比較便宜,一次多買一些份量,比較優惠等等。

第三個銷售技巧是「讓對方先下決定」

有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誤的想法,會覺得我只要給對方越多的資訊,越多選項越好。但,其實不然。人的內在運作是很特別的,沒有人希望自己是笨蛋。因此在選擇上,人常見一種現象,就是對於自己選擇的事物,有主觀性的偏好,很容易會忽略其他可能選項。所以這個時候,給對方一個簡單的選項,比較容易取得對方的合作。

有沒有發現,這三種心理認知都用「讓對方」開始,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,只要認知到對方在乎的,放下「共識就是要說服」和「合作就是要利誘」等迷思,距贏得訂單的日子就不遠了。

參考來源

讓對方願意合作的三種心理認知 | 啟點文化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做人好難…!為何人際關係相處不好?因為你只敢活在別人眼中

人際關係相處,人際關係問題,人際關係技巧,人際關係課程,溝通課程

人際關係相處當中,你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,你也甘願先放下自己手邊的事,花時間、精力去幫助他人。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你做了很多事、幫了很多人,你每天都用類似的心境過生活,然而,晚上回到家,一個人關上房門後,你卻發現自己的內心很不快樂…這,是為什麼?

因為,你只是努力活在「別人眼中」

從小到大,我們總是藉由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好或差。這印證了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.庫利(Charles Horton Cooley)提出的「鏡中自我」,說明我們對自我的看法,常常是基於旁人對自己的反應和知覺所產生,表示我們會受到「重要他人」的影響。然而,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,活在「別人眼中」時,反而容易使我們迷失了自己。

我們知道,大家基本上都喜歡「好人」,因此在人際關係當中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「好人」,可以圓融得與他人相處、受人歡迎、有好人緣。也正因此,有些人在不經意間拋棄了自己的原則(甚至根本沒有為自己樹立原則),沒有自我的生活重心,盲目迎合他人,渴望從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卻不明白這樣的做法既膚淺又不討人歡欣。

「扮演」好人讓你有所期待?小心落空心生委屈、仇恨…

當我們拋棄自己的原則,為了討好別人而努力,我們就搞錯方向了。因為那樣的做法是在「扮演」好人,而不是「成為」好人。當我們努力「扮演」好人,就肯定會有「期待回報」的心態。這「回報」可能是任何形式,但無論它(回報)是什麼形式,只要有所期待,就會讓自己不太愉快。

「期待回報」跟「感覺委曲」是緊緊相連的,因為當掌聲不及期待,或者期待落空時,內心可能就會有一些聲音,例如:「他怎麼可以把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?」「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,他還是對我那麼冷淡?」諸如此類的聲音在心中無限迴轉,結果把自己看成最「委屈」的人,甚至心生仇恨,認為別人都虧欠自己,因此讓自己很不快樂。所以,當你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當中有委屈時,問問自己:「我是否帶著『期待回報』的心態去付出、去給予?」

好人不能扮演,那要如何「成為」?樹立原則,並持守原則 人際關係才會加分

在人際關係中,無論是主動、被動,只要是出於勉強或刻意的付出,都不會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加分,也很難讓人產生感謝,因為那只會讓人感到壓力,甚至希望與你保持安全距離。既然知道是如此,我們就別再勉強自己「扮演」好人。

如果心裡知道自己其實有哪些原則,就不要再隨便打破自己的原則。例如,晚上9點是陪伴家人很重要的時間,那麼無論如何自己都要把這段時間空出來,除非緊急事件,否則絕不輕易把自己的時間隨便瓜分掉。因為如果有一次為了其他非緊急需求而打破原則,別人就會認為「這對你來說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原則」,就會有第二、第三次來打擾的可能。

如果自己本來沒有什麼原則,也可以藉由感受到自己心裡的「勉強、刻意」,而明白這是自己的其中一條界線,此後就能在這條界線中為自己樹立原則。例如,明明自己手邊的事情多到爆炸,同事過來問說可否幫個忙?這時不要急著回答,而是要先衡量自己目前手邊的狀況與他的需求,如果自己真的幫不了忙,就要懂得婉拒,或提供對方其他建議(例如找B先生幫忙);如果他不急,或許可以答應他,但要表達清楚「會慢一點才能完成他的需要」。

了解自己就能輕鬆「做自己」

樹立原則,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自己,明白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;能接受什麼、不能接受什麼;幫忙可以幫到什麼程度,付出可以付出到多少。既然是好人,就不用「扮演」好人,若是因為害怕拒絕會讓別人失望,那就代表自己只是努力活在別人眼中,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,不清楚如何「做自己」。

「做自己」不是要我們很自大、很自我,而是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資源去創造更好的人際關係,不用委屈自己去做「不想」或「做不到」的事情,也不會事事都需要別人給予回報,因為當我們願意幫助他人,是發自內心的去做,不會覺得辛苦,也不會覺得委屈,因此會很容易感到愉快,也會覺得人際關係很圓滿踏實。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


 

心靈雞湯喝對了嗎?3原則挑選勵志書,汲取正面能量邁向成功

心靈雞湯

當人生被卡住的時候,不少人會猛灌心靈雞湯,看了之後熱血沸騰,過陣子發現人生依舊艱難,到底是正面能量沒有用?還是心靈雞湯喝錯方法了呢?若您渴望擁有正面的能量,以下提供3個挑選勵志書原則,同時畢竟時間寶貴,若是讀到沒營養的書,可就得不償失了!

心靈雞湯喝法一,書中觀點要有創見

「很多時候別人汲汲營營追求的,正是我們現在擁有的,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覺而已。因此,比起追求我們追求不到的,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已經擁有的。」

不少心靈雞湯自以為看透事物的本質,我們應該記取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——那些偉大人物也會寫心靈雞湯,但他們寫的心靈雞湯就不會那麼缺少理性,也不會那麼陳詞濫調。如果,作者說來說去,還是那一套努力才會成功,或是那些八股陳舊的格言,還是別看了吧!

◆正面能量推薦書|《喚醒心中的巨人》,安東尼.羅賓所著。

 

這本書,堪稱心靈勵志書的經典之作,至今已連續銷售超過20年了,安東尼.羅賓在這本書中,講述了我們如何挖掘酣睡於生命之中的巨大潛力,成就一個偉大的巨人。他的理論,可以濃縮為一句話,「你傳送什麼訊息給自己,決定你要過什麼要的生活。」

 

安東尼.羅賓認為,「信念,能挖掘出深藏在你內心的無窮力量。」成功與失敗的關鍵,絕不是環境,也不是際遇,而是你所抱持的信念。即使環境惡劣或身處逆境,仍然可以調整信念、意焦、次感元、形氣,傳送正面能量給自己。

心靈雞湯喝法二,人物事例要有涵養

心靈雞湯

(書中的人物事例可一窺作者的見識/圖:123RF)

「我有一個朋友、我有一個同事、我有一個閨蜜、我們公司的實習生、我們公司新來的美女助理…」

拿到一碗心靈雞湯,最怕看到整本書的例子,都是什麼友人A、友人B,這樣的心靈雞湯總是以「我有一個朋友怎麼怎麼著」,然後由此引出話題,接下來再引用幾個名言警句,加以點綴來印證觀點,最後得出正面能量大道理,讓人乍看下有這麼回事,但事實上這代表作者的深度不夠,只拿身邊的雞毛蒜皮來湊合敘述。

◆正面能量推薦書|《管好小聲音》,布萊爾辛格所著

你是否有「小聲音」在你的腦海中與你不斷的對話:不斷自我否定的意識。
 
布萊爾辛格認為要成功駕馭自己的小聲音,首先就是要認清、理解然後跳脫自己,改以客觀的眼光來檢視這個聲音,甚至可以擺脫它,繼續向前進!

 

心靈雞湯喝法三,作者是否有所改變

心靈雞湯

(作者自身經歷也是重要指標/圖:123RF)

「想看清一個人,不要信他說什麼,要看他做什麼。」

 這一點非常重要!最怕作者販售心靈雞湯教人勵志,自己卻活得一塌糊塗,這完全沒說服力,所以從字裡行間,觀察作者是否以身作則是關鍵。作者書中訴說故事裡面的小人物,一點點努力終成大事,那作者自己是否也如此呢?畢竟沒有付諸行動一切都是空談,生活光靠正面能量是沒用的,最後還是原本那個樣子。

◆正面能量推薦書|《跌倒的贏家》,黃鵬峻沈剛、 許漢宗、 劉嘉海所著。

主筆作者黃鵬峻,從小不受重視、沒有高學歷,現在與國際知名富爸爸集團首席顧問布萊爾‧辛格成為事業合夥人,開創教育訓練事業版圖,以及致力於公益。

在這本書中,充滿了贏家智慧,處處鑲嵌啟發讀者改變與成功的心法及祕訣。集結四位人生真實故事,他們都曾是別人眼中的魯蛇,一路跌跌撞撞,成就一番人生風景!他們以寶貴的經驗分享,教讀者相信夢想是有機會成為現實。

心靈雞湯

(遇到低潮了嗎?來碗心靈雞湯吧!/圖:123RF)

一碗心靈雞湯  為現實人生加把勁

★改變不須強求一定要一次到位,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設定階段目標。

★如果想賺一億,應該建立賺十億的思維。

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,往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專注。

★當你做得卓越的時候,成功便會追著你跑。

★付出與貢獻是很好的習慣,學會縮小自己、放大他人,快樂也就如影隨行。

–以上摘錄《跌倒的贏家》的「實用金句」

在人生低谷或無助徬徨的時候,喝一碗心靈雞湯,幫助自己又有動力度過一段時間,透過一本勵志書汲取正面能量,其實真的有效!心靈雞湯之所以受人喜愛,正是無論生活再艱難,都能帶給人滿滿的正面能量。渴望來點正面能量的你,以上三本經典勵志書,挑選一本順眼的心靈雞湯,為自己的人生加油打氣吧!

參考來源

紐約時報中文網

 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