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你更認識自己,6個方法!不再對人生方向感到迷惘

苓業國際-認識自己

你認識自己嗎?知道自己的價值嗎?對未來有什麼理想和規劃?無論你想做什麼,都必須學會認識自己,透過自我探討,在認識自己課程中可發掘潛能與力量,思考生活的方向與目標,找到屬於自己的路。

「認識自己」在心理學上被稱為「自我覺察」(self-awareness),自我覺察的定義是「個人對於自己的個性、能力、想法和慾望等方面的瞭解」。在生活中,是否能察覺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行為?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喜好與習性?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怎麼樣?這些都是自我察覺探討的一部分。

認識自己是一種能力,對於個人的生涯規劃以及生存價值都極有幫助。那麼,該如何「認識自己」呢?善用以下6個角度思考,幫助自我探討,更能深入瞭解。

認識自己一:價值觀(Values)

認識自己

(妳有好好的認識過自己嗎?/圖:123RF)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,例如「幫助別人」、「富有創造力」、「健康第一」、「小心理財」等,這些思想會引導你去做出相對應的行為模式。許多心理學實驗研究發現,當一個人感到疲倦時,有明確價值觀的人,這些「價值觀」所產生的動力可以克服倦怠感,持續驅動人向前邁進。

平時可透過自我探索、思考,並將自己認為「對的事」、「自己想做的事」等理想抱負寫下來,透過這樣的過程,整理出自己的價值觀,這套價值觀能幫助定義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也能成為過程中評估與檢視的標準。

認識自己二:興趣(Interests)

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興趣、有熱情,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探討。想要找出自己的興趣,可以自問以下幾個問題:

■我喜歡專注什麼樣的話題?

■我對於什麼事情充滿好奇?

■我對於什麼事情會有顧慮?

找到熱情與興趣是對自己生命的探討過程,它是一個長時間的旅程,經由時間、經歷不斷堆疊,自然能越來越接近自己。 

認識自己三:氣質(Temperament)

認識自己

(認識自己的氣質/圖:123RF)

氣質(Temperament)是心理學名詞,指得是一個人的內在人格特質,它通常是天生的,而不是後天學習來的。現代遺傳生物學者認為,許多先天性格都由基因所影響。透過以下幾個問題,有助於瞭解自己的性格。

■我喜歡與人相處還是一個人?(外向或內向)

■我是一個企劃者還是執行者?

■當我在做決定時,是跟著感覺走還是根據事實和思考?

■我喜歡規劃細節還是大方向?

認識自己四:生理節律(biorhythms)

生理節律是指一個人打從出生起,體力、情緒、智力的週期性變化,可透過自我認知,更了解自己的生理動態,譬如:

■ 我是個晚起或早起的人?

■ 一天當中我的能量在什麼時刻達到高峰?

■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較為低潮?

了解自己的生理節律並順從它,有助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例如,我是個晚睡晚起的人,通常在晚上接近凌晨最有靈感,因此會選擇在半夜創作;早上起床後總是昏昏沉沉,此時會選擇較輕鬆的文書工作;選擇在自己最有能量、頭腦最清晰的午後做企劃或決策。

認識自己五:使命感和目標(Life Mission and Meaningful Goals)

認識自己

(目標是形塑一個人的重要指標/圖:123RF)

「你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?」透過這個問題,找出自己生命中的使命感與目標,而這通常也會成為生涯規劃的影響指標。例如,廣為人知的慈善家陳樹菊,因早年困苦且生病的家人受到外界幫忙,於是日後她將辛苦賣菜的錢捐給需要的人,「賣菜捐錢」對於陳樹菊來說,就是她人生中的使命感與意義。

認識自己六:優勢(Strengths)

所謂的優勢,並不單單指技能或才能,而是還包括了如忠誠、尊重他人、熱愛學習、情商與品格等優勢。了解自己的優勢是建立「自我信心」的基礎,同時也透過自信的建立,發展更多人生的可能性。同理,在發掘自己的優勢過程中,也會了解自己不擅長的部分,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,更能誠實面對自己。

認識自己是一條漫長的路,且會隨著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的轉變而有所不同,保持一顆開放探索的心,將會發現更多「不一樣的自己」,讓生命有更多可能。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始,也可以透過認識自己課程,讓他人協助,也能釐清自己的盲點。

參考來源

Psychologytoday

 

 

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